English

“库存,库存,出版社的命根”

2000-09-13 来源:中华读书报 ●王磊 我有话说

这个题目并非戏谑之谈。现在凡是国内干图书出版发行行当的人都不可否认,这一命题的真实性。事实也如此,众多的出版社和他们的“老总”们,不断为各自的库存图书忧心忡忡。

忧心之一,库存图书要占用库房,而且库存量越大占用面积越大,仓储费不断增加,发行成本也随之增长,必然要影响经济效益。

忧心之二,库存增加,又要大量占用资金,造成周转不畅。虽然有些社仅从账面上看是有较大盈利,但如果所盈都在库存书上,依然资金短缺,难以维系。

忧心之三,解决库存图书也成一大难题。仅靠几个书市推销,杯水车薪,难以解决成百万、上千万的库存量。

仅此三忧,便到处可听疾呼之声,埋怨之语,责市场不规范,怨退货无商量,大有危在旦夕之感。其实,办出版社与办一个企业一样,时时都有危机感是一个优秀企业家应有的素质。但盲目危机的自危心境则有害无益,这与我们通常所告诫的盲目自满是一样的。

据有关统计数据,去年全国图书销售355.03亿元,销售额增加2.1%,而数量下降4.8%,全国库存总量为241.63亿元,数量增长1.31%。按此数据计算,去年图书销售的周转率为1.5次。仅此而言,并无危机之感,库存总量也没到盈亏界点。据一些有经验的出版发行行家介绍,库存量只要控制在销售量的1:3至1:1都应视为正常。

现在的问题是,由于我们所得到的数据不具备准确性,数据没有分类,也没有标明时点,我们既不知库存量的内容是什么,也不知是什么时间的库存量。

先不去评说这样的数据信息有无说服力,我想说的是,在一个信息时代,信息的不完整或片面性将是影响出版业的一大障碍。所以造成库存积压的一大原因,便是信息的不准确。一个优秀的出版社一定要有一套完整的信息系统,选题信息、市场信息、作者信息及一切相关信息,这是选题决策、市场决策的前提,而目前的很多出版社主要是靠经验判断,往往带有随意性。

另外,出版社应建立对库存的监测与分析制度。库存量大不说明问题,库存结构是否合理,有效库存与无效库存的比例才是问题。例如,一本补贴出版的学术专著,成本都已补贴,再销售一部分,即使有库存也应视为无效。再则,一本畅销书已发行5万,库存还有2000册,也应视为无效,但利润应当减少。如果库存书以常销书为主,即使存量偏多,也应冷静看待。其实,经常是一些常备常销书读者反而买不到,出版社反而缺少备货。

解决库存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,也是衡量出版社的管理水平。如果真把库存当作是生命线那样重视,我想是不会危胁生存的。恰恰相反,总有人嘴上把问题说得十分迫切,而行动上却比谁都优哉。因为这样的人看到的是我们的出版社从没有因经营不善而关张的。

(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发行部主任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